起初3年,崇明自行车骑游经济比较冷,千余辆鲜有人问津的自行车在各大景区都裹着“棉被”,与企业一同“过冬”。“在实际运营后才发现,自行车骑游季节一年只有春秋两季共4个月,以双休日为主,如果双休日下雨,就更难办了。”石勇告诉记者。企业测算,崇明冬季较之春秋两季,游客下降率达30%,而参与骑游的游客下降率亦非常明显。“2010年接待骑游客1万余人,多数是以白领和外国游客为主的团队客,散客比较少。”
崇明县政府对“一米单车”项目给予了投资性旅游补贴。2010年,该项目被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局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并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金额奖励。
但即便如此,“一米单车”仍连年亏损。
骑游带动食宿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一米单车”在企业化运作中,应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化规律。
尽管“一米单车”仍在经历着发展初期的阵痛,但其为生态岛旅游业带来的“溢出效应”却已经越来越明显,对岛上农家乐、住宿、餐饮等联动收益帮助较大。据统计,骑游客逗留崇明岛的时间平均为1.5天,45%的骑游客选择入住某度假村,33%选择农家乐,仅有12%的骑游客选择一日游。“以一个参与骑游的400人团队为例,其对‘一米单车’的企业收入或仅为1万至2万元,但这支团队本身的旅游消费实际达到30万元。”石勇说。
今年“五一”期间来崇明骑游的市民徐斌晒出他的骑游账单:租赁自行车两天花费160元,住宿596元,伙食477元,采摘蔬果和购买崇明土特产674元……一名骑游客带给“一米单车”的收益虽有限,但贡献给崇明的旅游收入却“不菲”。
令人欣喜的是,去年,“一米单车”终于实现收支平衡。今年清明、“五一”小长假期间,“一米单车”休闲服务有限公司的自行车租赁数较去年同期增长30%,营业额增长42%。
沿着线路体验
“发展自行车运动也好,开展自行车旅游项目也好,都需要一个处处是景的‘全景式’环境。”崇明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将自行车文化和生态岛的旅游文化结合起来,是生态岛整体建设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