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区县动态 >> 内容

市农委大调研组赴嘉定农企调研

时间:2018/11/14 8:44:52 点击:

伴随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新兴农业企业及项目不断涌现。11月12日,市农委大调研人员先后来到爱盛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万金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并与上海新嘉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百蒂凯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上海五丰上食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农家苑葡萄有限公司、上海贵昂副食品有限公司代表开展座谈,新型企业发展、新兴项目试点过程中政策与配套规范文件滞后的现象成了座谈会上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跨界”企业如何定性?

    位于嘉定工业区的爱盛科技,是一家将无土栽培、环境控制和生物技术结合于一身,将智能科技运用于室内农业领域的企业。可完全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的“蔬菜工厂”栽培模式颠覆了传统农业耕种培养的理念,却在产业化发展中遭遇瓶颈。“我们被认定为非农业企业,无法申请农业用地,在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方面受到了限制。另外,我们电费也是按工业企业标准上交,用电成本占整个企业经营成本的60%。我们希望将企业定义为农机装备生产制造企业,开展农业相关活动,但目前关于农机企业定义的参考文件还是1993年出台的,比较滞后。”企业究竟该姓“工”还是姓“农”?爱盛科技负责人向调研组提出了困惑。同时,他还提出,现行的绿色食品标准中也没有关于无土栽培产品的认定条款,蔬菜工厂培育出的产品无法得到安全标准认证,不利于市场推广。市农委总经济师施忠对此表示关切,他表示,“爱盛模式”是一种农业生产的新形式,对于企业反映的问题,一方面建议企业参与各级产业化扶持项目,实现增收;另一方会把问题带回去,积极与工商税务方面沟通,研究企业定性问题;同时与农村农业部联系,争取完善食品认定标准,填补标准规范文件的空白。

试点项目如何管控?

    由贵昂副食品有限公司牵头参与的“农社对接”项目是嘉定促进产销对接的新举措。目前,全区农社对接销售点已推广至7个社区,惠及12000多户市民,日销售额突破2万元。然而贵昂公司的负责人却遇到了困惑:同样的模式,同样的产品,在一个街镇顺利经营的网点,却在另一个街镇以“没有营业执照”为由被罚了钱。各镇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口径不一,有的表示自产自销不需要证照,有的要求网点具备禽肉类流通证照,有的甚至还要求网点具备快检能力。农社对接点到底需不需要营业执照?责任范围何在?如何形成有效监管?该话题引起了现场热烈讨论。经调研组分析,现场答疑,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作为市场流通中的重要一环,农社对接点必须由经营主体承担责任,办理营业执照,农社对接点销售的产品必须符合证照规定的经营范围。对于监管单位,可与其沟通,明确监管职责,优化办事流程。农家苑葡萄去年试点的“稻秸秆覆盖葡萄地”的项目也同样需要监管规范。收割工作结束后被视为“废物”的稻秸秆,在葡萄种植户眼中则是“宝贝”。稻秸秆的运用,可以减少化肥使用,改善土壤性质。尝到甜头的农家苑负责人希望试点项目能尽快推进,实现更大范围的对接和应用,得到更大的支持。调研组表示,目前项目尚未形成闭环,还存在规范管控漏洞,如何保证由葡萄种植户引进的稻秸秆不被随便丢弃,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有待讨论和解决。优秀的项目将得到稳步推广,农户不必心急。来源:嘉定农委

 来源: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
相关文章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