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茄子属茄科,一年生蔬菜。原产印度,我国普遍栽培,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
茄子食用的部位是它的嫩果,按其形状不同可分为圆茄、灯泡茄和线茄三种。圆茄,果为圆球形,皮黑紫色,有光泽,果柄深紫色,果肉浅绿白色,肉质致密而细嫩;灯泡茄,果形似灯泡,皮黑紫色,有光泽,果柄深紫色,果肉浅绿白色,含子较多,肉质略松;线茄,果为细长条形或略弯曲,皮较薄,深紫色或黑紫色,果肉浅绿白色,含子少,肉质细嫩松软,品质好。
食用价值
茄子的吃法荤素皆宜,既可炒、烧、蒸、煮,也可油炸、凉拌、做汤。吃茄子最好不要去皮,因为茄子皮里面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B和维生素C是一对好搭档,维生素C的代谢过程中需要维生素B的支持,带皮吃茄子有助于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
饮食禁忌
与苦瓜同食,苦瓜有解除疲劳、清心明目、益气壮阳、延缓衰老作用。而茄子具有去痛活血、清热消肿、解痛利尿及防止血管破裂、平血压、止咳血等功效。二者搭配食用,是心血管病人的理想菜。
防紫癜与肉同食,可补血,稳定血压,还可预防紫癜。
1、由于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蔬菜,因此,身体有消化不良、容易腹泻、脾胃虚寒、便溏症状的孕妇不宜多吃。
2、孕妇在选择茄子的时候,也应选择新鲜茄子。最好不要选择老茄子,特别是秋后的老茄子,含有较多茄碱,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
3.忌与蟹肉一起吃。茄子和蟹肉都是寒性食物,一起吃往往会使肠胃感到不舒服,严重时会导致腹泻,特别是脾胃虚寒的人更应忌食。
4.茄子性寒,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可以多吃,但脾胃虚寒、哮喘者不宜多吃。
中毒
大量食用
茄子中有一种叫茄碱的物质,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癌细胞等作用,是茄子保健作用的来源之一;但它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醉作用,人体摄入量高时会发生中毒。
茄碱基本不溶于水,因此用焯烫、水煮等方法都不能去掉茄碱。在烹调时加点醋,有助于破坏和分解茄碱。
预防茄碱中毒的最好方法,自然是控制摄入量。不过,正常情况下,一餐吃250克左右的茄子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因此不必过于惊慌。
生食
茄碱在老的生茄子中含量较高,如果吃嫩的,吃的量少,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急性中毒症状。但不能据此就断言生吃茄子不会中毒,当出现口唇发麻的感觉时,就需要警觉。
药用价值
中医学认为,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则不宜多食,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滇南本草》记载,茄子能散血、消肿、宽肠。所以,大便于结、痔疮出血以及患湿热黄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帮助,可以选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本草纲目》介绍,将带蒂的茄子焙干,研成细末,用酒调服治疗肠风下血;《滇南本草》主张用米汤调服,更为妥当,因为肠风下血和痔疮出血,都不宜用酒。把带蒂茄子焙干,研成细末,更常作外用。[7]
此外,茄子皮里面含有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帮助维生素C的代谢。有研究发现茄子皮抗癌活性最强,其效力甚至超过了抗癌药物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