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媒体转载 >> 内容

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运营现状与发展前瞻

时间:2016/10/11 8:56:41 点击:

   一、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发展背景

  菜市场情系民生根本,人们把菜市场比喻为市民与政府的桥梁、纽带、晴雨表。标准化菜市场作为半公益性质、低投资回报率的项目,其建设目的便是降低经营户的成本,提高食品监管的有效性,改善购物环境,突出菜市场的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
  根据商务部在 《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 给出的定义:“菜市场应在选址、场内环境、建筑装修、设施设备、场内布局、商品卫生质量、现场食品加工、品牌食品经营、市场管理、诚信经营等方面达到商务部规定的标准化要求。”
  2005年至今,标准化菜市场在上海已经发展十余年,其建设、改造和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果,为全国标准化菜市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典型示范经验。2016年,新建、改建标准化菜市场再次被列入上海市实事项目。
  为了全面了解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的现状,6月中旬开始,笔者实地走访徐汇、崇明、普陀、闵行等八个标准化菜市场,与菜市场管理公司、居委会、街道办以及普陀区、上海市商务委展开深入的访谈,并对标准化菜市场的商户及周边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研。在调研数据,即1132份有效居民问卷、150份有效商户问卷、12份访谈记录调研数据统计基础上,对上海市标准化菜市场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二、问题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反馈,62.5%的标准化菜市场在交通、环保、消防方面符合国务院于2009年出台《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的规定,50%的标准化菜市场在设施设备方面符合上海市颁布的 《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 规定,75%的标准化菜市场在硬件设施方面基本有保障,84.41%的居民对标准化菜市场持满意态度。然而,经调研发现,在良好的政策大环境背景下,部分标准化菜市场运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标准化优势丧失
  部分标准化菜市场因修建时间较久,出现老化现象,光线较暗、通风不畅、异味较重、地面湿滑、环境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已经显现。民营标准化菜市场,因其以追求高利润为主要目的,且政策补贴力度较小,便怠于改建,放松日常监管,导致标准化菜市场不标准,丧失了标准优势。
  (二)三方沟通机制缺失
  调研数据显示,部分商户入驻标准化菜市场后产生惰性思维,未能向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标准化菜市场管理公司、商户、消费者三方之间缺乏沟通机制,消费者需求反馈未能及时、准确且全面的反映至商户及管理方,商户需求未能及时反映给管理方。
  (三)管理公司管理水平低下部分菜市场卫生管理角色缺失,食品安全相关检验未得到有效监管; 公示信息不全面,价签计量难辨别,亮照经营、明码标价、证件公示、信息公开、计量标准、公平秤复秤、服务管理等方面未达标准; 摊位高价转包情况普遍存在,商户权益难保障,多个菜市场管理公司将摊位批量租给利益第三方甚至自我承租,而后高价转租赚取高额差价。
  (四)追溯系统应用层次不一标准化菜市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无法较好地全面应用信息追溯系统,远郊地区(如崇明)标准化菜市场电子化追溯系统尚未建立,现依旧采用传统纸质记录进货信息,以盖章方式对肉类食品进行信息追溯,蔬菜、水产类则基本没有相关信息追溯途径。

  三、初步建议

  (一)共管共治,引入民主管理模式
  借鉴普陀区管理经验,成立标准化菜市场自管会,实行民主管理模式,以标准化菜市场场长、经营户、周边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及监管部门为自管会主体。经营户、社区居民、政府共同参与标准化菜市场日常管理,内、外管理统一,共管共治。在发挥菜市场商户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实践双向监管,降低行政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率。
  (二)优胜劣汰,引入评级竞争机制
  针对标准化菜市场管理公司怠于改建,导致标准化菜市场软、硬件设施“不标准”的问题,引入评级奖励机制,等级与资金补贴奖励相挂钩; 针对商户的商品质量、服务质量日渐下降的问题,引入考评淘汰制度。上述竞争机制,由区居委会、街道办牵头,以标准化菜市场自管会为评价主体,通过商户互评、消费者评价、监管部门综合考评等方式,对标准化菜市场硬件设施、软件设施、服务水平、菜品质量进行综合打分、评级,以评级竞争手段,优胜劣汰。
  (三)电子化管理,深入发展网络经营模式
  永昌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发“内部管理、外部监控、数据统计、食品信息安全追溯”四位一体的电子平台,通过电子秤进行菜品销售的统计、结算与管理工作,使得当日菜品交易量、销售额清晰可见。电子化管理模式,在保障菜市场硬件设施标准化、菜品质量及食品安全基础上,提高了菜市场管理效率。
  普陀区高陵菜市场与“京东”合作,自建购物平台,选取诚信经营户作为线上卖家,利用“京东”配送体系提供送货服务,实现网络菜场的运营。网络运营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扩大了菜市场辐射范围,在增加商户销售量的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抑菜价的效果。
  综上所述,标准化菜市场目前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其作为城市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是涉及千家万户、公益性极强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对于推动鲜活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改善城市菜市场脏乱差状况、解决城市农产品市场存在的“卖难买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为老百姓提供安全的饮食环境,为经营者创造良好、公平的市场环境是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的初衷,菜市场标准化是惠利民生的道路上迈出的艰难而又坚实的一步。

 来源:上海法治报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