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单位----上海城市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
上海城市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是由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投资的上海城市蔬菜产销合作社是一家以蔬菜种植、销售为主要业务,以各种西洋生菜、进口香料和绿叶蔬菜为特色,产销一体、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在消费转型升级的浪潮之下,突出商品品质、强化进口商品的“高端超市”或者“精品超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在《第三只眼看零售》看来,国内最早的“高端超市”当属位于上海城市超市。早在1995年,城市超市在上海虹梅路开出第一家门店,这要比国内主流的高端超市代表Ole’领先近十年。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超市杀入“高端超市”领域,进口商品成为几乎每家超市的必备品类,作为以进口商品为特色的城市超市如何面对后来者的追赶?而在实体零售店的寒冬,定位于高端消费群的城市超市如何应对市场疲软?
1月18日,《第三只眼看零售》采访了城市超市总经理崔轶雄。在他看来,经济衰退是实体零售企业的“头号强敌”,面对行业的大环境,零售企业需谨慎扩张,蓄积力量做好过冬准备。如果用一个字开概括,那就是“熬”。
当然,崔轶雄所说的“熬”并非消极应对,而是开源节流,通过内部挖潜和延伸业务半径来提升盈利点。笔者了解到,这两年城市超市主要采取两种手段来加速企业转型。一个是拓展全球供应链,提高进口商品的直采比例;另一个是开展电商业务,发展两条腿走路。
“零售店高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2016年的日子可能更难过。根据我们的预期,企业能够保持持平就已经不错了”。崔轶雄坦率地说。
1扩展全球供应链,70%进口商品产地直裁
“coffee please!”在城市超市日月光店自营的意大利餐厅,崔轶雄点了杯美式咖啡。不一会儿,餐厅经理将热气腾腾的咖啡送来。这位来自菲律宾的经理讲一口标准的英语,举手投足之间体现出良好的职业修养。
聘用菲律宾籍经理,亦应景城市超市当前正在做的事情:开源节流。在能说标准英文,具有较高服务水准的全球化人才中,菲律宾籍经理人用工成本是最低的,薪水跟一个国内应届大学生差不多。
就一家主打进口商品的高端超市而言,在商品和服务的品质不打折的前提下,城市超市只能沟通过内部流程优化、供应链升级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除了上述在人才结构方面的优化之外,城市超市在供应链升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进口商品领域,我们正在跨过贸易商从国外直接采购。在以往,我们进口商品的直采比例大约有50%,而目前到达70%的比例。通过全球直裁,每件商品可以提升大约20%的利润空间”。崔轶雄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以进口矿泉水为例:国外产地直采的价格大约是0.5欧元/瓶,而通过贸易商这一环节最终在国内零售端的价格是22元-26元/瓶。可以看出,中间有大量的利润空间。
据崔轶雄介绍,目前城市超市的商品构成可用三个“三分之一”来概括:三分之一进口商品、三分之一生鲜以及三分之一国产商品。进口商品产地直采固然可以提升利润空间,但操作难度较大,需要现金直采,对商品管控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此外,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熟食品类的加强亦可为企业增加利润点。“以前为了节事,我们都是采用半成品来加工,现在改为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等于是增加了价值链的环节。另外,我们在门店增加了熟食的比例。以城市超市日月光店为例,我们熟食销售占比之前是5%,现在为7%,虽然两个点的提升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利润额,但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崔轶雄表示。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延伸供应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些年城市超市不断投资成立或者参股一些关联公司,为企业上下游供应链打造一个好的环境和体系。比如:
上海城市国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城市国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营除超市以外行业的拓展业务,为城市企业多元化经营提供服务
上海城市食品配送有限公司
上海城市食品配送有限公司是一个农商联动,集规模化、设施化、产业化为一体,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的民营企业。主要负责城市超市的物流、配送和农业投资。配送中心占地10000m²,拥有3000m³冷藏冷冻仓库及冷藏冷冻车14辆。
上海城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城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农业基地5000亩,员工400余人。常年种植蔬菜和进口香料150余种。农产品主供沪上知名超市、五星级酒店,销售网络覆盖到全国20多个城市和地区。
上海城市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
由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投资的上海城市蔬菜产销合作社是一家以蔬菜种植、销售为主要业务,以各种西洋生菜、进口香料和绿叶蔬菜为特色,产销一体、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专业合作社。
上海好菜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好菜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城市超市旗下新型便利超市——好菜集的经营管理。好菜集的设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边市民“买好菜难”、“买放心菜难”的民生问题。目前拥有4家门店,其“品牌农副产品”直销平台区别于传统农贸市场,其商业模式在业界中独树一帜。
2加速电商发展,预计未来网络销售占到50%
2014年1月,位于上海虹桥附近的城市超市七宝店开业,这家店占地近4000平方米,营业面积达10000平方米,是城市超市迄今为止营业面积最大的门店。
《第三只眼看零售》曾经考察过这家门店,这也许是目前国内最不像超市的“超市”:一万多平的面积公分为四层。除了常规的超市品类之外,还有咖啡店、现酿啤酒坊、陶艺创作空间、厨艺教室甚至是自助餐厅。城市超市七宝店有点类似ShoppingMall的集合店概念,却比ShoppingMall的SKU数要多出很多,可以说是一种“脑洞大开”的玩法。
“七宝店是城市超市旗舰店店+电商体验店,目前有两万个SKU数,在未来我们争取做到四万个左右的SKU数。目前城市超市所有的网上订单都是由这家店进行处理、打包、配送”。崔轶雄告诉《第三只看零售》。
事实上,城市超市七宝店可以说是专为对抗电商而生。对于这家店,崔轶雄是这样规划的:一楼是生鲜+熟食品类;二楼为常规超市的品类;三楼为体验项目和生活百货类商品;四楼为自助餐厅。
“一楼的生鲜商品与电商基本没有竞争,琳琅满目的商品来自于自建农场和全球采购;二楼的一部分包装商品可能与国内B2C电商或跨境电商有竞争,但我们可以调整商品品牌与结构,继续拥有海外直采的商品优势与价格优势;三楼的体验项目也是电商所不具备的;四层的自助餐厅,客单价为60元左右。我们定位在三口之家,两百以内的平民消费。”崔轶雄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笔者认为,城市超市七宝店是其转型的一个节点,城市超市开始探索以门店为核心的线上下单线下送货的电商模式。
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关于来客频率的问题。“我们希望顾客一个月能来一次,到这家店看看有没有新东西,过来逛一逛就可以。剩下的三次可以在网上下单完成”。崔轶雄表示。由此可见,与当前流行的社区超市消费者一日三餐都要来逛的理念不同,城市超市七宝店正将其打造成一个能够接地气的体验店。
据了解,运行两年,城市七宝店已经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其中网购比例占到三成以上。“七宝店每天销售二十万便可保本,目前每天平均线下销售十五万,而线上销售超过五万元,可以说刚刚实现盈亏平衡”。
据悉,成超市超市将七宝店这种线上下单,门店送货的模式推广到上海其余十多家门店。据崔轶雄预计,未来城市超市网络销售占比达到50%。
城市超市七宝店
崔轶雄:做好进口商品的“六字箴言”
1、身段
进口商品一定要敢于高品质的商品卖高价,虽然面的经济寒冬,品质不能降低。尤其是面对消费者口袋紧缩,不能迎合他们而放下身段,降低定位。
2、舍得
经营高端超市,不新鲜的食品一定要及时处理,要舍得丢掉。在核算成本的时候要把这部分损耗计算在内。
3、主流
经营进口商品,一定要卖国外主流的商品,确保要把好国外真正的好东西卖给消费者。目前进口商品鱼龙混杂,一定要把好源头,确保引进的是国外的主流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