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媒体转载 >> 内容

“黄渡番茄”的复兴之路

时间:2025/5/10 11:19:01 点击:

近日,嘉定区安亭镇百蒂凯番茄有机种植示范基地的大棚内,红绿相间的番茄果实挂满藤蔓,个头饱满。掰开一个成熟的番茄,沙瓤软绵、鲜嫩多汁。这批“黄渡番茄”目前已经陆续成熟上市。

  对市民来说,“黄渡番茄”这个名字也许既熟悉又陌生。

  泥岗村种植户陈伯有着40年番茄种植经验,他见证了“黄渡番茄”从兴起到衰落,再到如今的复兴。“黄渡番茄是我们这里的特色,过去家家户户都种。我们这里地理位置比较好,土质是砂壤土,所以种出来的番茄口感很特别,跟其他地方不一样。我那个时候20多岁,从父辈那里学习怎么种番茄,一种就种到了现在。”

  据了解,20世纪60年代,安亭镇黄渡地区开始种植番茄,采取水稻—番茄轮作方式配合精细化的管理,使得番茄沙糯多汁、口感酸甜适中。其中孟泾、邓家角、泥岗村等地位于吴淞江沿岸,地势高爽,土质以潮沟干和潮砂泥为主,地产番茄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在市场上统称为“黄渡番茄”。当时在曹安批发市场及市区多个菜场,“黄渡番茄”以质优价美而闻名。90年代初期,“黄渡番茄”的种植面积超千亩,平均亩产值超万元,是嘉定蔬菜史上的一个“高光时刻”。

  然而,随着市郊工业化发展,蔬菜生产全国大流通,市郊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黄渡番茄”的种植面积开始减少。“番茄的种植管理很繁琐,很累很辛苦,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继续种番茄了。”陈伯说。

  直到2016年,嘉定区重启了“黄渡番茄”种植,并颁布了保护开发农业老品牌的实施意见,将“黄渡番茄”列入首批区级老品牌保护名录,并开始恢复种植,加大推广,实现了标准化栽培。“黄渡番茄”再次走进了寻常百姓的餐桌,除了田间地头,盒马、叮咚、美团等渠道也都能看到“黄渡番茄”的身影。

  “我们跟区农业农村委联动,开始规模化种植推广黄渡番茄,带动了黄渡番茄的市场复兴。”上海百蒂凯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生产管理负责人杨梅介绍,曾经黄渡地区种植的番茄,主要选用的是“合作903”这类耐贮运、大果型、品质优的早熟番茄品种。一颗标准的“合作903”番茄,单果重可达250~300克,色泽鲜红亮丽,口感皮薄汁多,酸中带甜,甜中带沙,沙中带糯,特别适合做番茄炒蛋,炒熟后皮自然脱落,与鸡蛋融合成番茄泥,广受消费者喜爱。重启种植后,为保障“黄渡番茄”的纯正口感,百蒂凯坚持采用有机种植方式种植,并带动了周边农户开展标准化栽培。近年来,百蒂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及农业高校联合,成立番茄研究中心,探索技术创新与品种改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优质美味的新时代“黄渡番茄”。

  如今“黄渡番茄”已经成为区域公用品牌。授牌合作社之一的上海蔬达蔬果专业合作社于五年前开始尝试种植“黄渡番茄”。“我们会根据市场反馈调整主栽品种,目前种植面积比较多的是‘普罗旺斯’‘青霞66’等。在新品种方面,我们每年也会做一些更新换代的尝试,如果口感、颜色、产量、市场反馈上能达标,第二年就会继续种;如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就会淘汰。”合作社负责人常凤昌说。目前,合作社种植的“黄渡番茄”覆盖了红、黄、青、紫、白等多类,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为合作社带来了增收。

 来源:上海三农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