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媒体转载 >> 内容

科企携手破解生菜种源卡脖子难题,“沪芊”或将成为生菜新宠

时间:2024/5/14 11:44:37 点击:

“自2020年开始,我们就已经面临外来生菜种子供货不稳定的‘卡脖子’难题,影响了基地生菜生产。如今,通过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生菜团队合作,重新筛选出了适合基地种植、消费者喜爱的生菜新品种,再也不用担心生菜种源问题了。”上海春昌蔬果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赵世豪介绍,目前,合作社已加大“沪芊”生菜种植面积,该品种为生菜团队自主选育的品种,种子货源稳定、品质好,通过多家农户多季试验种植均表现良好,不仅外观无差别,品质更优于外来品种,在生产上还具有晚包心、不焦叶等优点,更易于管理;经检测其莴苣素含量较普通意大利生菜高5倍以上,对消费者而言,该品种营养更富集。鉴于上述优点该品种也获得了2023年“海峡两岸种博会”的推荐品种。




在春昌合作社生产基地,多个连栋设施棚内均栽种了“沪芊”生菜,与其他对照品种相比,“沪芊”种植区域,生菜个头更大,菜叶更饱满,有一定产量优势。经品鉴,“沪芊”相较其他品种的意大利生菜,叶片口感更脆。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生菜种子多为国外进口品种或其派生品种,且供货渠道不稳定,针对春昌合作社意大利生菜品种面临的种子短缺“卡脖子”难题,基因中心与上海市、青浦区农技推广部门和基地一同,聚焦浅色意大利生菜,筛选了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经过单位产量、单株重、外观、病害情况以及营养分析等综合考虑,最终挑选了多个品种进行进一步试验品鉴。除“沪芊”外,还有一些潜力品种有待进一步筛选。




“比如有个待审定的品种,其初期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熟期也更短,周年生产可以增加种植频次,亩产收益更高。”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生菜团队负责人魏仕伟介绍,基因中心创建了中国最大的生菜资源库,拥有近3000份生菜资源,同时还建立了完备的保护与利用体系。多年来,团队开展了生菜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和代谢物的挖掘与解析,进行了生菜表型性状的精准鉴定,建立了高效育种体系,目前已自主选育5个高产优质的生菜新品种,在上海生菜主产合作社的份额达30%以上,并在全国12个省开展了规模化推广。在现场品鉴中,同为意大利生菜的“浩农一号”水煮后清香中带有甜味,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改变了以往深绿色生菜叶片老、口感差的刻板印象。魏仕伟表示,考虑到合作社“机器换人”的需求,下一步,团队将聚焦农机与农艺的结合,选育适宜机械化采收的生菜品种,同时也会助力合作社生菜全产业链的构建。


“我们合作社去年种植生菜4800亩次,供应生菜12000吨,是青浦区生菜生产的主力军,希望通过与生菜团队合作,推陈出新,不断改良基地生菜品种,提高生菜品质,让消费者可以吃到营养更丰富、口感更好的本土生菜,打响合作社品牌,助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赵世豪对合作社生菜全产业链构建充满信心,将继续同团队一起做好品种试验和消费市场调研等,不断提升合作社品牌影响力。

 来源:上海三农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