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媒体转载 >> 内容

“静笃”合作社试水家庭农场兼容并蓄自创模式

时间:2014/5/29 13:50:28 点击:

  本报讯 50亩地,种上马兰头、金银花及草莓、小黄瓜等,大学毕业的刘华去年携妻从田里挣到了近40万元的劳动酬薪。小夫妻俩通过由“静笃”合作社自创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与定位,并坚定了反哺农业的决心与信心,心里格外踏实。据悉,他们所承租的这些地毋需付东家现金,其土地承租金均由东家在确保承租人基本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合作社产品品牌终端销售优势所产生的增值部分来抵充,且种出来的产品也不用自己费力去为销售找“婆家”寻出路,只要符合标准全由东家主动下订单帮其进行市场运作,使种植与销售风险压力降至最低点。这个大东家,即上海静笃果蔬专业合作社。

  将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兼容并蓄,这可谓是“静笃”合作社在探索多元创新发展中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据合作社负责人奚岸介绍,像大学生刘华家庭那样,由合作社拨给土地、自愿组建的“‘静笃’家庭农场”目前共有五六家,规模从50亩至100亩不等。其中有种水稻的,有种西甜瓜的,也有种蔬菜的,且所有种植品种均围绕一个法则,即自然农法,以确保农产品种植环境的原生态及产品的无公害,并要求立足于本土化。奚岸对此颇为自信地告诉记者,他麾下的这几个“家庭农场”,如今渐已成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又一股推力,成为探索合作社多元发展新模式的又一块试验田。

  对于一个农民而言,把地种好通常不成问题,但如何将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及时脱手顺利销往市场,许多农民为此都没辙。奚岸目前就是将这部分有种田经验的失地农民有效组织起来,用自己多年市场打拼所积累起来的营销经验及资源为他们保驾护航。为了让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奚岸非常用心的在农产品品质及品牌塑造上下功夫,并给“静笃”农产品品牌起了一个好听且富含深意的名字“千年农夫”。通过品牌渗透,将“静笃”合作社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放大延伸,因为奚岸深知产品质量与牌子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力。据奚岸称,目前“静笃”所供产品还不抵市场胃口的1/4,产品供不应求,其热销程度可见一斑。

  比如,在漕河泾开发区及本市多个社区、医院、部队里,每天有近10万人消费“静笃”所供给的“千年农夫”无公害蔬果与大米。另外,全市现还有大约300多个社区窗口可望成为“静笃”的农产品销售网点。“所以,即便保守估计,单凭合作社现有的供应能力,属于‘静笃’市场的供给缺口目前起码还有3/4之大。而且,这些都是纯市场化运作的实际数据反映,实打实的‘口碑’产品所为,不掺任何强卖因素在里面。”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良好的销售渠道已经成了“静笃”合作社打开市场大门最牛的一个杀手锏,成了吸引广大农户纷纷自愿投奔门下的一种强有力的磁性。

  市场的呼唤在不断推着奚岸去思考新的架构运行模式,竭力去寻找加速生产力发展的那把推力及平衡点。于是,他想到了创建家庭农场这块试验田。奚岸说,他现有1020亩流转土地,其中500亩为合作社建设用地。倘若将现有的1020亩地统统归拢于合作社一种模式,那么,不仅精力会牵制过多,管理上也会明显增加难度。现在,以家庭农场为单元,让农户自行打理手中的农田,完成价值创造。合作社对他们只管吹哨(即指导科学种植)而不记工分,干好干坏全由家庭农场主自主去把握。如果能出好产品,合作社即让这些家庭农场主享有高于市场价的优厚回报,反之则由自己去承担后果,合作社可谓收放自如。

  这样一来,合作社担子既不会显得过于沉重,也更有利于激发这些“家庭农场主”的各自种田潜能。“道理很简单,投下去的精力与财力,谁都不会甘愿让其付之东流。所以,一旦进入角色,这些‘家庭农场主’都会百般用心,致富的强劲动力会驱使他们将田打理得井井有条,为夯实财富积累不断去努力。有了这股动力,出自于‘家庭农场主’之手的优品就会源源不断产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合作社的市场供需矛盾。因为有了‘家庭农场’这个‘蓄水池’,合作社的供给能力会因此明显提升,使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彼此得以实现利益共赢。”奚岸对此坦言,这便是他力推家庭农场所要的结果。他同时介绍道,他们选择“家庭农场主”的基本标准是;本地户籍,有知识或种田经验,想种田而手上没地的农民(包括那些新型农民)。

  用合作社带动家庭农场,让家庭农场成为合作社的润滑剂,这种优势互补的互动发展模式似乎已经让人看到了又一个值得期待的探索方向,同时也让热爱种田的人或有志于在农业上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毕业于南京电力学院的刘华告诉记者,他曾在电力行业干过设计工作,后又开过广告公司,但最终还是被农业所吸引,尤其是被“静笃”这种能与合作社资源共享、由合作社自创的一种适度规摸经营的“家庭农场”模式所打动。他说,尽管他大学所学的不是农业专业,但作为一个南汇人,生于斯长于斯,故对农业有着一份与生俱来的情愫,但却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投入机会。而“静笃”家庭农场的出现,无疑是给了他一次圆梦的机会。而这种机会,以后想必还会对更多像他一样想在农业上有番追求的新生代农民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东方城乡报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