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农业,多大规模合适?
这是困扰诸多农业人已久的难题
规模小了成本不好控制,没有话语权
就算今年收成好,也赚不到多少钱
很多人就希望把规模越做越大
但是大就真的好吗?
究竟什么规模风险低?
究竟基地多大赚钱最容易?其实大家都知道,“多大”这个东西,一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在这当中,涉及了非常多的因素。真正的“规模”应该是适合自己特点与发展的,各位种植户在考虑种植面积时,不妨将规模与以下几个能力相匹配。
1、种植规模与劳动力及经营管理能力相匹配
小农户做农业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在农忙时可以聘请临时工,但不建议聘请太多长工。因为农业生产管理几乎没有标准可以执行,消极怠工是普遍现象。当你请了几个长工,意味着你在给他们打工,因为你每年得支付每人几万块钱,而他做的事能不能值那些工资还真不好说。
同时,种植规模也要依据自己的综合管理能力来决定,有的人种植技术强,但不擅于管理;有的人技术不行,但几千亩土地弄下来井井有条。所以做多少规模,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管理能力,或者说你的团队管理能力达不到,千万别蛮干,一定会做多亏多,即使有行情也帮不了你。
2、种植规模与经济实力相匹配
规模越大,投资越多。做农业的风险本来就比较大,所以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切不可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做农业得慢慢来,急不得。不少农民在做小规模农业时赚了些钱,觉得不过瘾,甚至借钱来扩大规模,结果不但赚不了钱,还倒亏进去不少,弄得鸡飞蛋打,甚至一蹶不起。
3、种植规模与出货量及市场行情相匹配
既然想通过种菜发家致富,当然是不能长期坚持一亩三分地,总得发展扩大。当扩大规模时就得考虑销售问题,一个是自己到市场销售,另一个是请收货商收货,两者都涉及到出货量的问题。太少的话,不能成车,收货商也看不上。太多的话,成本会大大增加,销售压力也大。
所以规模大小要根据出货量来定,可以一开始每天规划一小车,接着一中车,再者一大车,再接着更多车,然后根据这个东西来计算种植品种和面积,能大大减少自己挖的坑。
种植户也要充分考虑市场行情变化,灵活变更种植品种。如果上年价格高,很多种植户就会跟风种植,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反之,上年行情不好,又会影响第二年的种植面积,导致产量下降,供不应求。种植户可以根据蔬菜种子的销售情况,预测当年的市场行情,因势利导,制定自己的种植计划。
4、种植规模与机械化程度相匹配
适度机械化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法。然而面积太小不利于机械化的实施,一是难于开展,二是分摊费用太大。所以考虑规模的时候,要考虑利用一定量的机械化,成本与效率的黄金分割线在哪里,通过这个来规划种植面积。
针对蔬菜种植规模,业内人士建议各位种植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总而言之,农业的出路并不完全是在于规模化!盲目追求规模无异于赌博,迟早都是输的。只有坚持适度规模,才能在农业生产经营中赚钱。小农户在进行规模种植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市场条件及自然条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开展生产经营。宁可留有余地,不可贪多求大。毕竟农业的很多风险是无法预料的,一旦出现大规模风险,就可以让你血本无归,难以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