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船发射时,常常会捎上各类植物的种子一起去遨游太空。这些种子回到地球以后,经过筛选,承担起培育新品种的任务,而能不能培育成功,就得靠育种员的经验和技术。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蔬菜科科长陆奕,就是这样一位航天蔬菜育种团队的带头人。请听《劳动者之歌》系列报道第三篇:
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上海航育种子基地场,是陆奕的试验田。这里的D7大棚,如今正在进行新的“闵粉1号”番茄杂交试验。陆奕随手向记者演示着人工授粉的过程:
[实况:我们也是要把上面的雄蕊去掉,然后再要把这边散出来的花粉,涂到这个柱头上去,这个工作也是要挺仔细的,一不小心,像我刚才稍微粗暴了点,他那个柱头就给我弄掉了,这个就没用了。(这个番茄要培育什么品种呢?)像我们上海还是喜欢口感要好一点、甜度高一点、要粉一点这个品种。我们往这个方面再研究吧。]
“闵粉一号”是陆奕带领团队成功培育的3个航天蔬菜品种之一。2007年,五六百粒番茄种子搭载着神舟7号飞船到太空旅行,在外太空复杂环境的作用下,这些种子发生变异的几率会增大。回到地球后,农业科研人员就要通过一系列比对,去发现其中哪些种子的性状得到改良,有希望培育出更好的品种。陆奕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走进了育种的世界:
[实况:这500粒600粒全部都要播种,然后你看看,有些性状变化的、有育种潜力的,你就要留下来,进行人工授粉。因为工作量大,那时候就想有什么捷径可以走走,减少人工的投入,就用了10%盐水喷,理论上是可以让他自然结子,但是我们试下来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最后还是要靠自己一颗颗做。]
经过5年的精心培育,航天品种闵粉一号番茄通过上海市新品种认定,登上了市民的餐桌,5年的付出,可谓“硕果累累”。而一头扎进田间的生活,也让陆奕彻底爱上了蔬菜育种这一行:
[实况:我是挺喜欢育种的,我看他们青菜,不一样的品种,生长的性状不一样,颜色、叶柄宽度、叶片长度,都是不一样的,我就觉得很丰富的,心里觉得挺高兴的。]
最近,陆奕的工作重点是闵青101耐热青菜的育种:
[实况:上海市民对青菜的需求,夏季还是有需求量的。我们现在主攻的方向还是以耐热青菜为主,进口品种一般都很贵的,一斤种子要一百七八十块钱一斤。我们现在有一个闵青101耐热品种,测算下来生产成本不会很高,定价在60块钱一斤。]
即将来临的盛夏,是青菜耐热试验的关键季节,也是大棚里最酷热难耐的时节。但年轻同事朱慧郅说,专注工作的陆奕,常常会忘记炎热:
[实况:像我们年纪轻一点的人,体力上比较好,但是也受不了大棚里的炎热,可能过个几十分钟想要出来透一下气,但是每次出来看到陆科还是在里面埋头苦干,她也从来不说大棚里面很热啊、或者说出来像我们一样透一下气,她就一直在大棚里面专注于她的工作,这也是让我们非常感动,让我们有动力再回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70后的陆奕是土生土长的浦江镇人,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她从小没有接触过多少农活儿,考入南京农业大学蔬菜专业,更多的是一种机缘巧合。但凭着认真敬业,她在蔬菜这一行越来越得心应手,看到农户们种上自己培育的新品种蔬菜而增加收入、合作社用上自己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而降低了劳动强度,都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就是这样吧。 以上由东广记者赵颖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