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上海长宁区商务委紧紧围绕《长宁区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行动方案》,通过加快菜市场转型升级,提升菜市场管理水平,推进食品安全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推动菜市场转型升级 打造2.0版本菜市场
积极推进菜市场升级管理模式和公司化经营模式,引导菜市场向信息化、公司化、现代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先后完成建设平塘、新遵义、华山路等多家2.0版菜市场,将传统菜市场升级成以“超市化管理、菜市场价格”为目标的新型社区菜市场,得到社区周边居民的一致认可。公司化的经营有力地保障了食品安全,以水产为例,华山路菜市场引进了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中洋水产集团,其建有现代化大型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养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药物,确保水产品体内药物“0”残留。
建立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体系 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菜市场追溯体系的建设,提高食品流通组织化,信息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流通领域过程监管。目前已基本实现区内标准化菜市场的猪肉、牛羊肉、蔬菜、水产追溯系统建设全覆盖。区商务委每年从菜市场扶持专项中安排40万资金,用于追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通过市商务委招标,选择中信信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长宁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运维提供商,对区内标准化菜市场追溯系统的贯通、信息上传、故障报修、业务操作等所有环节进行统一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转,为追溯系统数据的正常上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2017年1季度与2季度商务部公布的肉菜电子追溯数据考评中,长宁多家菜市场考核排名进入全国前50,整体考核成绩位居全市前列。
完善菜市场考评机制 探索建立长效管理体系
建立菜市场规范管理考核评分机制,以制度建设来实现长效管理。区商务委牵头区市场监管局、区绿化市容局等部门,依据《长宁区菜市场规范管理考核评分标准》,每两个月对物价管理、规范经营、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计量管理、居民满意度和行业管理7个方面进行百分制考核,考评结果公示在《长宁时报》,引入公众监督促进菜市场管理。并提出食品安全一票否则制,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菜市场不予进行年度考核奖励。
推出互联网微菜场 确保食品安全
积极推进智慧微菜场建设,为居民提供更为高效、便利、优质、安全的供给和服务。全区共完成30个小区的直投智能冷藏柜设置。其中“食行生鲜”通过自建检测中心,每天对农产品进行抑制率抽样检测,判断有机磷或氨基甲酸脂类农药的残留,并将检测报告公布在食行微信公众平台,接受用户监督,有力地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推进蔬菜直供柜台进菜市场 从源头把控食品安全
大力推动“农标对接”,搭建郊区农业合作社与标准化菜市场之间蔬菜直供平台,减少中间环节。崇明静捷等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平塘、新遵义、华山路、太阳、虹康等菜市场中设置蔬菜直供柜台,直销柜台的蔬菜不但在价格上低于其他摊位20%-30%,而且所有从基地直接供应的绿叶蔬菜,均有无公害认证。长宁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