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媒体转载 >> 内容

精准扶贫的沪遵实践

时间:2017/9/5 8:49:38 点击: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13年,国务院明确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沪遵两地心相连、情相牵。8月20日至21日,上海市、贵州省在遵义举行了沪遵扶贫协作第六次联席会议,为沪遵扶贫协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方法。 
  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沪遵两地商务部门经过多次考察、调研、交流,于8月29日在上海签订了《共同推进沪遵商务领域扶贫协作项目协议(2017―2020)》。道真自治县、务川自治县就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黔女入沪”家政就业基地建设两大精准扶贫抓手与上海相关企业签订了17个合作协议。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尚玉英表示,将着力发挥上海商务领域优势,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深度贫困地区持续发力,从增收产业、促进就业、经贸合作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通过精准对接、有力推进、有效实施,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建立面向贫困户的扶贫脱贫新机制,构建“追溯扶贫”协作新格局,助力遵义打赢脱贫攻坚“硬仗”,让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 
  贵州省商务厅厅长季泓表示,目前,我省扶贫攻坚战已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沪遵商务领域扶贫协作项目协议的签订,是对商务工作如何推进精准扶贫的积极探索,对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此次探索,可以将成功模式应用到全省商务精准扶贫工作中。 

  路越走越宽 
   沪遵商务共推多个扶贫协作项目 

  8月29日,初秋的上海,微风拂面。 
  沪遵两地《共同推进沪遵商务领域扶贫协作项目协议(2017―2020)》正式确定:沪遵两地将共同推进四大扶贫协作项目。 
  一是实施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助推精准扶贫项目,依托上海大市场,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利用上海人才、技术、政策资源加强农产品生产帮扶和指导,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蔬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通过建立产销对接成果与贫困人口之间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实现脱贫和精准扶贫。 
  二是实施“黔女入沪”家政基地建设助推脱贫攻坚项目,依托贫困地区劳动力优势和上海家政服务培训资源及就业市场,在贫困地区建立实训基地,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扩大就业机会,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三是实施“黔茶入沪”项目,依托上海大市场和大通道,在上海市的特色商业街区、商超、农产品批零市场设立黔茶直营店、黔茶销售专区(专柜)、黔茶分销中心,拓展黔茶入沪经销渠道和出境通道,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增收。 
  四是实施贫困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农贸市场)改善项目。 
  遵义市商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双方还将在经贸交流和开放合作方面加强协作,助力遵义打造黔川渝结合部区域性会展中心;支持遵义综合保税区内上海(遵义)产业园优先承接上海产业转移。 
   事越做越实 
   农产品产销对接成果精准帮扶贫困户 
  8月29日下午,西郊国际(上海蔬菜集团)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内,一场特殊的合作协议在此签订。 
  西郊国际(上海蔬菜集团)以蔬菜、水果、粮油、肉类、冻品、水产、南北干货以及花卉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生鲜配送为主力业态,同时还开展为食用农产品大市场体系配套服务的多元经营,蔬菜及农副产品批发交易总量位列上海第一。 
  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宏和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有限公司签订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基地精准扶贫合作协议,宏和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丙方列入了其中。 
  协议规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扩大合作社农产品批销流通量,建立产销对接成果与贫困人口之间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并监督执行,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低于3500元,从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对来自遵义对口扶持基地的蔬菜产品,进入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上海市蔬菜集团下属相关交易市场,扶持期内均可享受“三免一快”优惠政策。“三免”即免除进场交易卡申办费、免除市场进场交易费,免除市场交易场地费,“一快”即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方便、便捷、高效的进场交易服务,让遵义绿色蔬菜等相关农产品“泉涌入沪”。 
  双方通过“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模式,为贫困人口开设专门账户方式,上海帮扶企业对基地或农民合作社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清单进行厘清、审核、相关信息精准到人(包括:姓名、家庭成员、身份信息、融合方式、联系方式等),确保产销对接成果真正惠及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确保精准脱贫和扶贫。 
  协议中规定:合作(社)组织承诺把通过产销对接实现增收(让利部分)或利润的一定比例,定期通过专用账户,分解落实到每个清单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银行卡、流水单、现金签收)。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区分有地无劳动力、有劳动力无地、有地有劳动力三种情况,细致分析、精准施策,制定因人而异的具体脱贫方案。 
  全国劳模、西郊国际(上海蔬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芳说,做好对口支援和帮贫脱困是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是一项利在长远的政治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委办关于对口合作的工作要求,结合我们集团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大宣传、广泛动员、上下一心、凝心聚力、主动作为,为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对口支援工作竭尽我们国有企业的一份社会责任。 
   手越牵越紧 
   “黔货入沪”铺设精准扶贫新路 
  今年4月24日至27日,“黔货出山――遵义绿色农产品上海行展示展销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短短四天内吸引顾客3万余人,现场销售达397万元,茶叶、绿壳鸡蛋、竹笋、薏仁米、辣椒制品等遵义特色绿色有机农产品受到了上海市民的热捧,部分产品在开展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8月30号,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内人潮涌动,黔货商城(上海)直营店经理满脸激动。 
  当天,黔货商城(上海)直营店启动仪式在上农批成功举行。上农批副总席仁荣告诉记者:近期,正是遵义辣椒上市季节,由遵义发往上农批的遵义辣椒特别受到当地经销商欢迎,每一批发往上海的辣椒均在很短时间销售完。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上海市最大的综合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本次“黔货商城直营店”开业,旨在建立遵义绿色优质农产品在上海的展示销售窗口,使沪遵商贸流通合作进一步加强。 
  就在前一天,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和上海市商务委员会、遵义市商务局签署了上海―遵义首批农产品(蔬菜)产销对接暨精准扶贫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积极建立贫困地区农产品(蔬菜)生产组织机制和入沪流通销售机制,逐步推进实现订单式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打造,确保贫困地区农产品(蔬菜)能生产、卖得好。 
  上农批董事长高巍告诉记者,针对精准扶贫产销对接工作,上农批将推出以下举措:一是上农批将为遵义对接蔬菜基地提供绿色通道,开辟专门区域提供销售。二是上农批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供市场行情信息,推介市场采购大户对接,在市场内进行广告宣传等。三是上农批将结合上海市场的特点,指导基地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的建设,同时对基地农户加大营销培训力度,使遵义更多适销对路的农产品销到上海市场,并提高附加值,助推农民增收,务求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建立面向农民的稳定增收机制。 
   情越帮越浓 
   “黔女入沪”探索就业扶贫新模式 

  8月29日,务川、道真两县分别与悦管家、富宇、家事佳3家上海家政企业签订“‘黔女’家政就业基地”项目政企合作协议。 
  务川、道真负责做好基础性工作,向上海家政企业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具体分析,提出适应培训的岗位建议,有针对性地组织动员有意向的适龄贫困人员参加上海家政企业开设的各类培训班,宣传引导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参加家政培训和从事家政服务,主动顺应劳务输出就业从制造业向家政等服务业的转变趋势。 
  上海家政企业要在遵义当地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全面提升遵义家政整体发展水平。 
  各企业按需培训,突出重点,组织有意向从事家政服务适龄当地人员,开展实训、实习、就业的一体化家政培训,采取当地就业、区域就业、上海就业等多种渠道,培训输出“黔女”,引导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提升就业扶贫的实效性。 
  秉承市场决定、政府有为原则,上海市商务委与遵义市商务局、务川、道真两县人民政府,签订三方政府合作协议,以建设“‘黔女’家政就业基地”项目为牵引,立足贵州西部主战场(遵义北部务川、道真等县),聚焦家政、集聚政策(职业教育资源、就业政策支撑、项目资金支持)、因户施策,精准扶贫,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建设目标,打造遵义家政产业大平台,把“黔女”打造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品牌,探索“精准对接、按需培训、择优引进、就业扶贫”的沪遵合作就业扶贫新模式,把务川、道真打造成为上海、重庆、遵义等城市的家政供应基地,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来源:贵州日报

 来源: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