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光温影响,上海冬季水稻无法正常生长,无法满足大田科研生产要求,这导致杂交水稻育种工作在上海只能一年完成一代。而一个水稻新品种的选育至少需要6-8代,长的选育周期,严重影响了育种工作的进度。
海南南繁基地是典型的热带气候,具有独特的光温优势,每年的南繁育种期间(10月-次年4月)三亚平均气温为24℃左右,光照充足(平均每天6-7h),适合水稻生长发育和制种选育的要求,同时北方冬季育种空闲期正好能完成水稻一个周期的生长,因此可利用南繁基地的优势冬季在海南南繁基地开展水稻种子加代、鉴定、繁育、制种等育种生产活动。这一方面加速了水稻品种改良进程,缩短育种周期,使水稻育种工作一年可以完成上海与海南2代,加快了新品种的鉴定、亲本繁殖为优良新品种的生产、推广争取了时间;另一方面利用不同的生态和土壤环境对杂交后代进行加压筛选,选育适用性广的材料,提高育种效果。
根据多年的育种经验和摸索,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杂交水稻技术服务科掌握了三亚冬、春的气候规律,合理安排水稻的播种、移栽等生育期(一般每年11月-次年4月),在杂交水稻制种时也注意掌握父母本的播种日差,并通过栽培调控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
2016年11月杂交水稻技术服务科的技术人员按照之前的安排,携带所需的亲本种子,前往上海在三亚的水稻南繁育种基地,开展南繁水稻育种工作,开始进行各亲本、杂交后代及新品种的播种。播种完成后,等待秧苗长大,12月份杂交水稻技术服务科的技术人员再次远赴海南,进行秧苗的移栽。
伴随着水稻的分蘖,抽穗、开花,水稻由营养生长期进入生殖生长期,人工杂交工作也提上日程。今年2月,杂交水稻技术服务科的技术人员在科室长的带领下第三次前往海南进行人工育种工作。水稻人工杂交技术是杂交水稻育种工作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水稻育种选育经验,通过前期对亲本穗形、株型、抗性等各方面的观察,选择优秀的亲本进行人工杂交,以获取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此次前往海南除了完成人工杂交工作外,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水稻长势对水田管理及时作出合理安排,对不同水稻材料的生理性状、生长形势以及抗病、虫害等性状进行评判,对于新品种进行综合鉴定,为后面选种等工作打下基础。
戴着草帽,穿着水鞋,拿着记录本、镰刀和剪刀,杂交水稻技术服务科的技术人员抛开家人,在海南炎炎烈日下,在泥泞的田里,不怕苦不怕累的进行着一年又一年的南繁水稻育种工作,确保了育种工作的顺利进行。(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