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媒体转载 >> 内容

从南海执法到南极科考,海上两月有蔬菜吃

时间:2016/12/21 9:01:50 点击:

  在“航海菜单”上,绿叶菜才是“海鲜”。有长时间海上航行经验的人都知道,离港后五天一周或许还有随船携带的新鲜蔬果可吃;再往后去,自带再多也无济于事,主食变为冻肉、罐头以及“老干妈”等,唯一可算蔬菜的大概只剩土豆。

 

  很难想象,青菜等绿叶菜上船1个月后还保持着与码头上差不多的鲜嫩水灵,到回港时还有叶菜水果可以吃——一艘日前返沪的中国公务船做到了,它远赴南海执行任务,全程为期两个月无需补给。原来,从海洋执法船到南极科考船,它们首次装备上海自主研发的冰温保鲜库,“蔬果自持力”延长10倍之久。这种中国特色的冰鲜解决方案,适应中国远海船舶补给港少、补给链短的特点,也满足中国远航海员营养、口味等人性化需求。

 

特需定制不同于欧美日远洋保鲜模式

 

  大海大洋上,同样民以食为天。但科学研究发现,船员伙食结构与常人非常不同:在肉类方面,标准值的伙食构成比为5.6%,船员值则高达11%;而蔬果方面则相反,标准值为38.6%,船员值却只有6.9%。人体从蔬果中摄入的营养元素,包括膳食纤维、维生素C、叶绿素等。若短期缺乏,容易腹胀恶心、食欲衰退、口臭或汗尿异味等;若长期缺乏,则可导致泌尿系统结石、贫血、坏血病等常见船员病。

 

  从资源开发到权益维护,海洋强国战略也离不开以人为本。为了解决“吃菜难”,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展开自主研发,基于零度保鲜技术原理,为缺乏补给能力支撑的公务船、科考船等装备冰温蔬果保鲜系统。原来,每种蔬菜都有各自的冰点温度,一般在0℃左右,稍有差异。在这一冰温区间,细胞内的水分形成一种不冻液,让细胞进入“冬眠”状态,可以更长时间保鲜如初。

 

  新近返航的我国目前现役最大海上执法船上,95立方米的冰温保鲜库首次成功应用,搭载了杭白菜、青菜、茄子、黄瓜、花菜、茭白、西红柿、绿尖椒、白萝卜、包菜、芦笋、山药、橄榄菜、豆芽、豇豆、茼蒿菜、丝瓜、芹菜、南瓜、空心菜、韭菜等20余种、近4吨的蔬菜,为全体船员提供了多样化的口味选择,令人胃口大开。事实上,这一保鲜技术的定制开发此前在世界范围内并无先例可以参照,外国船员惯于中途补给,也对罐头食品、压缩饼干、营养补片等习以为常,而日本船员则采用成本较高的气调保鲜柜,将蔬果直接充氮分装储存。

 库内恒温每一处温度波动仅正负0.1度

  与常人想象的不同,足有客厅那么大的冰鲜库,绝不是高级冰箱上零度保鲜抽屉的放大版。“局部温度高了,容易变质;局部温度低了,又容易冻坏。”704所下属热工空调事业部副总李正谋,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冰箱抽屉极小,无所谓均匀性;而上百立方米的库房则必须精确控温。通过采用特殊的气流组织方式,类似智能变频中央空调一般,从顶部开始“上送下回”地均匀送风,才能确保库内每一处恒温。

 

  实测数据显示,全库温度波动范围被控制在正负0.1摄氏度之间,基本不需要融霜。即使融霜期间,仅需短短5分钟,波动也只有0.3度。在地面试验中,科研人员还在不断挑战新鲜蔬果的存储极限,最长纪录可以75天都有青菜吃。

 

  截至目前,这一成套系统已经或正在装备深潜作业母船“探索一号”、厦门大学科考船、中船重工某测量船、上海海洋大学渔业调查船、青岛地质调查船等多种船型。比如刚开工建设的新一代破冰型南极科学考察船,单次航程在25天左右,可以极大满足船员所需蔬果的“时间半径”。李正谋透露,针对我国数百艘公务船、科考船等以及海洋工程平台等,除了新建库房,他们还研制出模块化冰温保鲜系统,可对原有舱室进行快捷改造;此外,还有与标准集装箱尺寸一模一样的移动式冰温保鲜系统,可更加灵活地按需配置。徐瑞哲

 来源:上观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