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冬淡”蔬菜供应,进一步保障申城蔬菜价格基本稳定,并建立大市场大流通蔬菜调节供应机制,记者昨从市商务委获悉,首批6个规模化蔬菜外延基地正式挂牌。
平抑菜价实现追溯
市商务委指出,今年年初出现的全国性、长时间、大面积重大寒流极端天气,对本市农产品资源基础提出严峻考验,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本市大力推进外延基地建设。推进销地与产地紧密对接,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和经销企业的合作关系。据悉,上海此次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费县、河东区和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先行试点建设的6个规模化外延蔬菜基地全面启动,成为蔬菜供应保淡平价的“水池”。今后将把外延基地作为直接供应商,使其蔬菜直达消费终端,缩减中间环节。
物联网、云计算使外延基地产品在价格体系和供应数量方面可以“全网”管控。运用二维码技术,建立外延基地蔬菜生产流通信息追溯系统,着力从生产源头保障本市农产品供应平稳、安全,也为扩大外延基地范围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市商务委指出,除即将到来的“冬淡”时节外,针对“夏淡”和“三节”(元旦、春节、五一)等重要时间节点,上海将积极采取蔬菜应急预案,组织本市批发市场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减免进场交易费等手段,多渠道调剂商品资源,确保投放市场货源充足。各区商务部门将在菜市场等零售终端创新,通过增设平价菜摊位、设立自助售菜机等方式平抑零售菜价。大型商超与快递物流间合作完善线上销售及配送模式,与长期合作供应商推进直采直供,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有效避免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周边市民生活造成影响。
年内新建改建百家标准化菜场
蔬菜集团、西郊国际、上农批等农产品批发市场探索“菜场加盟、会员注册、线上下单、直供配送”的“批零联盟”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APP,通过网上订购农产品,实现移动端与农产品物流相结合的一体化供应体系。通过“批零联盟”,批发市场与直供基地签约,直接集散、配送到菜市场、专卖店,减少流通成本,实现批零优势互补,市民获得便捷实惠。
同时,外延基地与上海的标准化菜场和智慧微菜场互为依存,打通供应端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上海将“新建改建100家标准化菜市场”列为2016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各区推进大型居住社区、薄弱区域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利用硬件提升,改善菜市场环境;采用菜市场+互联网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携手银行实现无现金交易,建立多样化支付方式,实现了传统菜市场向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公司化的2.0版标准化菜市场转变。另外,数百家智慧型“微菜场”也带来了以自助售菜机、网订柜取、订制体验等为主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