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蔬菜集锦 >> 区县动态 >> 内容

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 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

时间:2016/8/3 8:24:23 点击:

“十二五”以来,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一直是宝山蔬菜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这几年的蔬菜标准园创建,宝山区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蔬菜产业稳步提升。

一、   基本情况

宝山区现有蔬菜面积8870.262亩,目前全区共创建蔬菜标准园11家,创建面积2954亩,占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的33.3%。其中农业部蔬菜标准园1家,创建面积340亩;市级蔬菜标准园8家,创建面积2263亩;区级蔬菜标准园2家,创建面积351亩。2016年计划再创区级蔬菜标准园2家,创建面积390亩;市级蔬菜标准园1家,创建面积200亩。

二、   工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推进,组建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创建规划和实施意见,组织培训、指导和督查,总结和部署相关措施的落实。

2、    加强培训指导。组织创建基地负责人、技术员积极参加各级技术培训,指定区级技术指导员入场,围绕创建目标、创建标准和验收办法,对基地职工开展关于落实关键技术规程、应用生态栽培技术、做好档案记载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培训。

3、    加强资金管理。区农委、区财政局相关部门对创建资金的使用加强监督管理,要求创建基地要按照资金预算使用资金,严格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规范用于生态栽培物化技术应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推广等方面。并要求在项目验收前,必须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项目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三、   取得成效

   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围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五化”工作要求,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   场容场貌进一步改善。在标准园创建之前,各蔬菜生产基地更注重田间蔬菜的生产管理,而忽略生产环境的管理。通过标准园创建,实行农业投入品废弃物统一回收,修建废弃物处理池农业废弃物统一堆放资源化循环利用,黑色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措施,基地的生态环境和场容场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   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投入品管理制度、生产档案制度、基地产品检测制度、基地准出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五项管理制度通过蔬菜标准园创建得以较好地实施。各创建基地将五项制度上墙,并对照各项制度要求一一加以落实,规范基地日常管理。

3、   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标准园创建过程中,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技术指导部门加强了对创建基地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统一培训和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深入基地现场指导等方式,实用、操作性强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普及到了标准园的每位职工,规范田间生产管理行为,提高基地的整体生产管理水平。原先生产水平较为薄弱的基地,通过标准园创建,蔬菜种植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4、  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得到推广和普及。通过防虫网、色板、性诱剂、杀虫灯等“四诱一网”技术,夏季高温闷棚,生物农药使用等物理、生物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有效降低了生产基地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控制了产品的农药残留,提高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产品质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目标。

5、  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强。蔬菜标准园创建促进各生产基地的品牌意识的提高。目前,全区有21家蔬菜基地329个品种通过无公害品种认证,全区无公害蔬菜认证率达70%以上;有10家基地通过了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有14家基地拥有注册商标,部分基地的蔬菜品牌得到市场的认可,品牌化销售量逐年提高。

四、   今后的打算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针对当前标准园创建后管理松懈的问题,下阶段要加强对已建标准园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出台相应的奖惩政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提升标准园创建成果。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区级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广应用蔬菜农机,降低蔬菜种植劳动强度。结合绿叶菜核心基地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实行政策聚焦,充分发挥标准园的优势,增加绿叶菜种植面积,提高产品质量。

3、全面推进标准园创建。宝山区现有蔬菜规模经营基地22家,其中已创建蔬菜标准园11家。“十三五”我们将继续推进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计划蔬菜规模经营基地全部完成标准园创建,全区蔬菜生产标准化率达到70%以上。

 来源: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