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和创新农业领域经营管理新模式、确保上海绿叶菜的稳定供应
陈培华
(闵行区虹桥园艺场 )
上海的夏季是高温干旱或台风暴雨频繁光顾的季节,从自然因素这个客观条件来讲,对上海的绿叶菜生产带来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每年的7、8、9三个月,市场上绿叶菜的价格上下浮动都比较大,这个问题今年尤其突出。从7月头上开始绿叶菜的批发价就已经达到5-6元/㎏,市民从菜市场买小青菜、鸡毛菜要达到8-10元/㎏,而且今年绿叶菜的高价位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造成上海绿叶菜紧张及高价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自然因素外,第一线务农人员严重不足,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偏大,工作技能差,加上高温季节劳动效率低,有些种植基地生产设施不完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近两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而且夏季种植绿叶菜风险较大,卖不到高价,就要亏本。农业企业就像大海里的小舢板,碰到点风浪,不小心就要翻船的。所以有一部分蔬菜基地负责人宁愿夏季种长期作物,种水稻,也不愿意承担种植绿叶菜的风险。其实讲句老实话,虽然今年夏季的绿叶菜价格一直偏高,但农民也不发财,种菜积极性还是不高,原因是做农民比从事其他行业要辛苦。就拿我们虹桥园艺场到浦江镇租地种植蔬菜的7年过程中,60岁以内的当地农民没有一个想来干农活的。总之,造成夏季上海绿叶菜供应紧张和不稳定的因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但是主要还是缺乏劳动力,如果出高工资,农业企业养不起;低工资更加找不到人,所以农业企业普遍都碰到用工两难的处境,农业企业的生存和经营发展遇到了劳动力短缺瓶颈的制约。(以上分析属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虹桥园艺场是今年世博供菜的承接单位,供应世博中心厨房。供应时间长,任务重,数量多,产品质量要求高,而且要保质保量确保7、8、9三个月的绿叶菜的稳定供应。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们有以往供奥运会、APEC会议、六国峰会的供菜经历和考验,为我们这次世博会供菜积累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先,我们在诸伟忠场长的带领下,提前计划,早作打算,采取切实有效的一系列措施,保障绿叶菜的稳定供应。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利用和完善绿叶菜生长的生产设施,园艺场生产基地的所有大棚全部安装微喷。微喷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能减轻劳动力强度,又能提高劳动生产力,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局面。通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微喷在确保夏季绿叶菜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效果都是非常显著的。另外,我们在夏季种植绿叶菜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好两网一膜。遮阳网的覆盖能降低棚内温度,减少地面水分蒸发,防止绿叶菜被强光照灼伤。但绿叶菜在采收之前一星期要揭去遮阳网,而且揭网的时间安排在下午4点以后。揭网以后的绿叶菜能增加叶片厚度,增加产量。9月份是暴雨和雨水较多的季节,也是保护地大棚洗盐的好时机。防虫网的覆盖既能洗盐渍和防土壤板结,农时上有许多蔬菜秧苗都在9月份播种,像芹菜、塔菜、葱、生菜、青菜、萝卜等。因为进入9月份以后,温度在不断降低,光照强度也在减弱,白天在不断缩短,所以9月份用防虫网覆盖大棚比遮阳网优势强。
2、对外来务工人员采取人性化管理的方式和提高劳动报酬来稳定第一线务农人员。目前摆在农业企业面前的最大困难是找不到一线务农人员,即使找到了人,年龄结构偏大,劳动技能也差,有的甚至还有点残疾。劳动力的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企业的经济发展。其实我们每年都在为一线农民工短缺而担忧,今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因为没人什么事也干不成。所以在年初就对一线务农人员承诺,年收入最低夫妻两人保证不少于3万元,技术骨干不少于4万元。同时我们在农民工的收入上采用固定工资加联产记酬奖金、岗位责任工资、半年奖、年终奖、超产奖等。以前农民工与企业的三五、六五分成的工资分配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前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农民工的工资分配模式中,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充分调动务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们对农民工人性化服务方面也作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具体我们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为农民工免费安装有线电视,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家分一块自留地,让他们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农民工平时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厕所有专人管理;每人每年还发40斤精制油、50斤新大米;夏季有3个月的高温费、盐汽水;冬季发劳动防护用品,像手套、甘油等。园艺场还专门为农民工砌了一只蒸馒头的灶头,平时农民工家里电源插头、插座、自来水龙头等损坏及时为他们修好;水电费补贴;农民工生病还及时送上慰问金;农民工家里有2个子女在上学的,单位还适当采取补助等,想方设法来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让他们稳定下来。无论从我们企业来讲,还是从我们整个上海郊区种植业的角度来考虑都离不开外地农民工这支队伍。
3、选择优良抗热青菜品种,今年夏天我们选择了日本进口的华丽抗热青菜品种,它的特性抗热性好,纤维少、品质佳,夏季定植产量能达到2000斤左右,亩产值在3000-5000元之间。鸡毛菜选择种子成本比较低的“
4、根据土劳比例,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夏季由于温度较高,劳动效率低,一个劳动力最多能承担种植2亩面积的叶菜,而目前园艺场劳动与土地的比例是1:5,所以我们在夏季的茬口安排上采用三三制的种植模式,即:三分之一安排中长期品种(像冬瓜、茄子、丝瓜、甜椒、玉米、毛豆、山芋等),三分之一种植绿叶菜(青菜、米苋、空心菜、杭白菜、鸡毛菜等),还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安排休耕和与绿叶菜轮作。安排休耕的土地在黄梅季节到来之前用拖拉机耕好,园头整好,因为一旦进入黄梅以后,由于雨水多,水分渗透到大棚里,拖拉机就不好耕,所以要提前作好准备,把握种植绿叶菜的主动权,一般在出梅之前10-15天播种的叶菜都能卖到好价钱。
5、利用和发挥蔬菜保鲜库的作用,我们在利用保鲜库贮藏蔬菜过程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从每年的四月中旬开始贮藏西芹,
6、积极把握市、区两级财政在完善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中的机遇,加快菜篮子工程车的升级换代。通过最近几年产业化项目的扶持,三辆老式菜篮子工程车由于耗油量大、质量性能不稳定而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四辆节能、环保、耐用的五十铃全封闭式箱式车,其中两辆是冷藏车。确保了高温季节绿叶菜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特别是这次世博会的供菜。冷藏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确保虹桥园艺场送到的蔬菜在质量上万无一失。
7、加强与周边园艺场的联系和蔬菜供需方面的信息沟通,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和远郊生产基地搭建优势互补,共创双赢的销售平台。利用远郊蔬菜基地在劳动力用工成本上还存在的一些优势,鼓励和指导他们夏季多种一些绿叶菜,签订比较宽松的购销合同,今年3、4、7月份从金山的银龙、金翔、廊下赛佩福世博供菜基地调入20多吨优质绿叶菜。绿叶菜的进货渠道从近郊转移到远郊的蔬菜生产基地,为我们虹桥园艺场生存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货源保障。
回顾虹桥园艺场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农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管理人员的自身努力外。好的体制机制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由于最近几年政府在对农业产业化项目上的大力扶持,使从事农业的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增强了我们坚守农业的信心和决心,继续为丰富上海的菜篮子作贡献。借此机会向市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1、 绿叶菜基地向远郊扩展,像金山、奉献、崇明、青浦等。
2、 对远郊大棚加大微喷设施的扶持力度,降低劳动成本。
3、 想办法降低远郊蔬菜基地的菜篮子车的运输成本,像高速公路收费、能源补贴(汽、柴油)等。
4、 常年成立绿叶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安全用药的监督,确保上海绿叶菜的稳定供应。
5、 稳定和加快培养农业第一线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对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的要加以扶持和培养。加强对第一线技术人员的培训,政策上加以倾斜。
6、 加快菜篮子工程车的升级换代,在政策上鼓励蔬菜生产基地购买冷藏箱式车。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