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会动态 >> 内容

2014中国连锁年度人物系列:理事单位城市超市崔轶雄

时间:2014/11/30 19:12:37 点击:

CCFA2014中国连锁年度人物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连锁领域很多的事件和人物,对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当事人和企业决策者成为业内瞩目的人物。今年共有七位连锁企业领导人获得“CCFA2014中国连锁年度人物。《连锁》杂志对他们分别进行了专访,与行业分享他们的智慧与经验。

城市超市崔轶雄:布道品位超市

王子威 田力 | 文

“网罗天下美食,寻找原汁原味;品味优质食品,享受品质生活;推广有机理念,关爱生存环境;注重细节服务,体验购物乐趣。”这样软性十足的宣传语,在中国零售业界却有一个人,带领着一个企业在逐渐地把它变成现实。

21年14个店,发展不快,规模不大,但却一步一个脚印,做出了30%以上的综合毛利率和超出国内超市平均净利率3倍的水平。不仅引领了国内精品超市发展的前沿,更是为整个零售业转型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他就是崔轶雄,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理事单位上海城市超市的创始人、董事长,一个对高质量商品、高品质服务和高品位生活不懈追求,同时长期为之努力的超市人。

零售之本

与众不同的商品

众所周知,伴随着经济的整体疲软、电商的冲击以及消费者消费行为、习惯的转变,近两年包括超市在内的零售业的日子普遍都不好过,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已到了生与死的十字路口。而上海城市超市却成了逆袭的例外。

据了解,往年城市超市销售总额同比增幅都在20%左右。今年1-9月份,由于受到新店培育期延长的影响,城市超市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尽管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对此,崔轶雄似乎还有些不满。但在谈起在他看来“不算什么”的成绩时,他仍然滔滔不绝。但谈到最多的关键词莫过于“与众不同的商品”。崔轶雄甚至认为这是超市业之本,同时也是城市超市最核心的竞争力。

崔轶雄告诉记者,与众不同的商品首先体现在商品品类上。“我们城市超市的商品有一半以上都是国外进口的,而且我们只选择那些在当地有相当知名度的、高品质的、包装有特色的产品。”城市超市要做“外国人的故乡味,上海人的异国风情”的经营理念一览无余。

可是,如果采购的都是国外最有名的产品,那么价格就很有可能会成为顾客购买时的“拦路虎”——这在国内众多精品超市中是十分常见的,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城市超市一开始也不例外,但现在显然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崔轶雄表示,“尽管我们的产品偏于高端,但是高端并不意味着高价。我们希望以合理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高端产品。为此,城市超市从一开始就尝试进口商品直采的战略。当选定产品后,我们会直接将之买断,并和供应商签署长期合作协议,把供应商变成我们的朋友。这样,我们一来保证了价格,二来保证了产品的独特性。”

换句话说,通过对于整个供应链的掌握,城市超市就可以有效地把控价格,在精品超市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说到这,崔轶雄的语气更加坚定、自信。“目前城市超市中有超过8000种商品是从国外直接采购过来的,这些商品占商品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其销售额更占总销售额的60%以上。”另外,崔轶雄还介绍,“我们的进口商品中有一半只在城市超市才能买到,而其余那些,即使你能在网络上找到,但是我们实体店的价格依然是比他们要低,这就是我们在供应链中所掌握的巨大优势”。

对于进口商品而言,可以通过品类、品牌的把控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商品的差异化,而国内商品的差异化,则更多的还在品质上。“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一直都是城市超市对于商品把控的原则。

近年来,本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保障、生活品质的提升有较大的关注度,为了进一步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城市超市国内采购团队深入产地源头,农超对接,引进各地特色优质农副产品,丰富上海市民的餐桌。

为了从源头控制生鲜产品质量,公司自1997年起在上海浦江、马桥、华漕和华亭以及海南、云南分别开办了直营基地,总面积达5000余亩,以直接的、企业化的、标准化的方式管理基地,种养结合,建立绿色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企业注册商标“城市蔬菜”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据了解,不同于目前大多数超市所谓的“签约农场”,城市超市的基地都是自己直营的。基地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是城市超市的员工;养猪用的饲料、种菜用的种子,也都是城市超市直接把控的。

用崔轶雄的话说,“我们基地除了不养牛,其他的我们什么都自己做”。崔轶雄表示,“我们不养牛的原因在于,直接进口澳大利亚的牛肉,其质量是绝对有保障的。”

不否认,这种对于商品的完全自营模式成本的确很高,但是在质量方面却有极大的保证,而消费者也愿意为高品质的、安全的商品付出更高的溢价。崔说:“既然要做食品,那我们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保障安全,确保品质,让消费者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发展之源

与时俱进的创新

的确,“与众不同的商品”是零售业的根本,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无论未来零售业怎么干煸,这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重要的是,时代变了、顾客变了、渠道也变了,我们如何将“与众不同的商品”更好的提供给我们的顾客,进而更好、更多的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的创新”。

而这点,上海城市超市似乎更有体悟。从1993年做电话订购,实际上就开了国内无店铺销售的先河;1995年转型做精品超市,也算是国内精品超市第一人了;而现在,崔轶雄则又带领着城市超市团队在进行着更具引领性的业态创新——一半食品、一半餐饮的生活百货。

“智能手机越来越重要,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我们也开发了自己的APP,而且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在我们的官方网站上进行购买”,崔轶雄说,“电子商务是未来的核心,这不假,不过,我们更多把它当做是一种手段,一种是和实体店铺销售一样的途径而已,而不是说要慢慢放弃我们的实体业务,因为线上纵然方便,但线下的很多东西是绝对替代不了的。”

线下能做到的,而线上做不到的,就是体验。就在半年前,城市超市开设一个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新型门店,来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式服务。“这个新门店是我们的体验店、旗舰店”,崔轶雄表示,“在这里,我们销售的一半是食品,一半是餐饮,可以说是一种生活型百货。”

他说,这个店铺的创立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考量,首先,网络对实体店有不小的冲击,但是类似于蔬菜面包这类的食品一般还是要到实体店购买的。“既然你要来买这个,我就给你提供不同的体验,让你能记住”;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习惯发生了改变,他们“变懒了”,更倾向于购买半成品、熟食,于是“我们就要在你的面前,让你自制熟食、自烤面包,甚至沙拉、肉类和奶酪也都是现切现配的,如果我还是只能用最基础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他们最需要的东西,那么早晚有一天顾客就都会逃到别的地方”。

既然消费者到店了,那就说明有商品能吸引他们,如果此时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出乎意料的东西,那就能把他们留下来了。这就是思想方面的小创新。

通过这些体验留下顾客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增强消费者的黏度。为此,上海城市超市就开设了一个“厨艺教室”,核心就是教会消费者如何做菜,承担起教育消费者的责任。崔轶雄表示,“今天他买完龙虾,学会怎么制作,吃着又很好吃;那么,明天他就会买螃蟹,这样我们就能让消费者经常到店,将他们留在店里”。

崔轶雄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还会开设更多的课程,比如红酒鉴赏等等,让消费者做到随到随学,尽管他们可能要付一定的费用,但是这并非超市的盈利源,最终把城市超市作为顾客的活动中心才是企业的目标。”

除此之外,只要是和食品体验相关的,城市超市都会去做,比如超市内设有一个小型书店,但是和传统店铺中充斥着那些成功学相比,城市超市的店内书店只卖各种菜谱,让消费者在店里可以享受到一切和吃喝相关的美好体验。

“最后,顾客如果逛累了还可到2楼最里面的餐厅坐坐,点一些小食和炒饭,来一杯现磨咖啡,十几元的价格也是很实在”,崔轶雄表示,“如果饿了,还可以在餐厅直接用餐,味道很好,价格也不高”。

由此可见,这个新型店铺一方面融合了超市和购物中心各自的特点:既有超市的那种生活类产品组合,又有购物中心式的体验服务;另一方面,又没有好大喜功式地进行过多的扩展,一切都以吃喝为中心,这样就有效地将城市超市定位于“食品类生活活动中心”了。■

注:本文选自《连锁》2014年11月刊,作者王子威、田力,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CCFA2014中国连锁年度人物获奖名单: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总裁王俊洲

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和平

山西省太原唐久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斌

北京西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国龙

上海锦江都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俞萌

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车建新

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轶雄

 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 上海蔬菜经济信息网(www.vera.sh.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网络支持: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网络部

    沪ICP备20230030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