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原料:
在我国新研制、新发现、新引进的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的食品。新食品原料应当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且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潜在性危害。
新食品原料包含: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
新食品原料不包括:
转基因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新食品原料特点:
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
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新资源引发的争夺?
油用牡丹亩收益四年涨了几十倍
自从2011年牡丹籽油被国家正式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山东省菏泽市便开始有企业积极收购牡丹籽榨油,牡丹籽价格一下子从2010年的每公斤几毛钱飙升到如今的每公斤30元——40元。油用牡丹迎来了“春天”,成为抢手货。
每年8月初,正是油用牡丹结籽时。“此时,正是油用牡丹种植户们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种植基地每天要接待很多客户。”菏泽市牡丹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油用牡丹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学湘介绍,“有的是来实地考察打算搞种子的,想要看看自己的土质等条件是否适合油用牡丹种植;有的是前来收购牡丹籽,准备回去炼油的。”
“油用牡丹经济价值极高,开发前景可期。”陈学湘说,“油用牡丹耐寒、耐旱、耐贫瘠,种起来省工、省时、投入低,种下后不用太多管理,并且产量高、出油率高、油质好,三四十年不换茬,可谓一次种植多年收益。”
据了解,目前,我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近100多万亩,牡丹籽年产量达5785.5万公斤,全国有牡丹籽油加工企业10余家,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1587.6万公斤。油用牡丹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湖北、甘肃、陕西等11个省,其中山东省菏泽市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46万亩,聊城也在短短几年间将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发展到8万亩左右。
农民心里有本账
油用牡丹种植户王先生给我们算了笔经济账:按照当前的数据,油用牡丹第三年收益每亩地可产250公斤果荚,这些果荚能打下50公斤牡丹籽,牡丹籽市场收购价为每公斤30元——40元,收益1500元——2000元。进入第五年稳产期之后,如果管理得当,每亩油用牡丹产量可保持在300公斤——400公斤,收益最高可达1.6万元。
牡丹籽怎么摘?
一块田一个月分三次采
“每年4月中旬到7月初是油用牡丹的开花期,7月初到8月初是牡丹籽的采收期。很多植物的种子是良好食品的原材料,资源开发潜力很大,而牡丹籽的采摘绝对是件‘技术活儿'。”陈学湘介绍,“牡丹籽不科学采摘的问题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势必会阻碍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各地严把质量关,杜绝尚未成熟的牡丹籽流入市场。”
“收果荚的时机选择是非常有讲究的,要恰到好处,否则劳民又伤财。”陈学湘说,“收早了,会因为籽粒成熟度不够而造成育苗率低、出油率低等后果,榨出油的品质也会受影响;收晚了,会因为果荚壳因老化而开裂,造成牡丹籽散落在田里,致使产量降低,更严重的后果是种子不出芽。”
“眼下正是牡丹籽采摘的关键节点,牡丹田里的每株牡丹上都会结着类似五角星一般的牡丹角,其中的每一个角又都像一个豌豆荚,荚里面就是榨油用的牡丹籽了。”陈学湘说,“同一块牡丹田里牡丹籽的成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一块田要分3次才能摘完全部牡丹角。有的牡丹角颜色嫩绿,有的呈蟹黄色,还有的已经裂开露出里面的牡丹籽。”
陈学湘给记者详细讲解了判断牡丹角是否成熟的标准:牡丹角的颜色呈蟹黄色,则里面的牡丹籽通常就完全成熟了,黑色的牡丹籽预示着成熟度良好;而颜色嫩绿的牡丹角则是“欠火候”,里面的牡丹籽偏白色,这样的牡丹籽即便后期晾晒颜色变黑,但育种时也不会出苗,而且出油率也将大大降低。“另外,采摘成熟的牡丹角时要带着最上面的一片牡丹叶子一起摘下,装袋后还要捂上几天,等到牡丹籽充分吸收了养分,然后才会从中分离。”陈学湘说。
放眼长远算总账
“油用牡丹本身是不能获得收益的,要经历起初的第三年见果期,第四年产量大幅提高、第五年稳产期,才能体现出牡丹籽的价值,乃至30年后仍然可以结籽,而且结实率还很高。”陈学湘说。
“前三年基本入不敷出,第一年每亩投入3000元,第二三年每亩投入2000元左右,第四年稍微有点盈余。”陈学湘说,“不过一旦结籽,收益就会逐年增加,基本五六年后回本。另外,目前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安徽铜陵已经开始对种植牡丹的大户给予前期补贴。”